找到相关内容1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有病事醫不要事神(3)

    年二月,「帝幸同泰寺,讲《金刚经》三七日,设道俗无遮大会,三十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二人」。由此可见当时讲经风气之盛。  但是释家讲经制度,却并不是由印度传来的,而是承袭儒家古来的讲经制度。汉代经师,师徒...似乎不为释家所取,而仍以讲经呼之。  而转变者,也是说解与歌赞相间,或说经中事,或吸收民间传说,敷演成又讲又唱的形式。与俗讲类似而却不尽相同,依唐人郭湜《高力亡外传》所云:  上元元年七月,太上皇移杖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5954639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法与艺术构思理论

    ,化之所因,束教则愚化”(见《广弘明集》卷二三慧琳《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》)。但释家之“象”与《易》象毫无关系。在造型艺术中,它主要指佛像。在禅定中,“象”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,各含有一定的“象外之意”...;正因为真中有幻,同中有异,鉴赏艺术形象时才需要充分运用联想、想像,去追踪“象外之意”。但是,释典的本旨,却是要利用“象”的自身矛盾性而否定“象”。  综上所述,释家之禅法,始于由外界获得表象,经过...

    黄鸣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058351.html
  • 南朝僧宝志考略

    其考据资料甚夥,可简要厘为三个系统:一为释家著述,含僧传、史传、灯录、语录等,《高僧传》(下简称《僧传》)、《法苑珠林》(下简称《珠林》)、《景德传灯录》(下简称《景德录》)、《五灯会元》(下简称《...》、《金陵琐事》、《志法师墓志铭》、《开善寺碑铭》、《祭保志法师文》、《宝公赞》等。上三类记述各有特质,试分别叙之。释家著述中,慧皎与宝志同时,《僧传》所记当为最早、最可信之记载。《珠林》几全采《僧传...

    崔小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258919.html
  • 宗教革命与诗学观念的革新——《坛经》的诗美学意义

    如来。”(《金刚经》)在认识言意矛盾、并且为感悟大道而企图突破语言文字的局限这一点上,释家与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另一部对禅宗弘法有重要影响的《维摩诘经》亦表现出以言语为幻相的观点:“乃至无有语言文字,是真入不二法门。”(《维摩诘经》)但是,释家(特别是禅宗)与道家所不同的是,一悟之后,头头是道,不立文字,不废文字。这比道家一味地将语言文字视为糟粕要通达得多。《金刚经》在阐述中惯于使用一种三段论的...

    张海沙 马茂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5459582.html
  • 《祖堂集》文献与点校

    1091)为之《序》(见《乐全集》卷三三),论及中国佛经史书时,说唐有《宝林传》、《心要》、《祖堂》等著述。  五、南宋郑樵(1104—1162)《通志》(成书于1161年)卷六十七《艺文五·释家·语录》提及有:《祖堂集》一卷。但未具撰人。  六、宗晓(1151—1214)编《四明尊者教行录》卷四记载天童子凝禅师致知礼书信及其往来信件中曾三次提及《祖堂集》。  七、明焦蛇《国史经籍志》卷四上《释家·...

    张美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3963274.html
  • 唐代长安寺院与诗家咏唱

    帝城阴,清虚胜二林。藓侵隋画暗,茶助越瓯深。”[16]于此可见释家文化的感染能力。   二、唐朝诗人对寺院的感情与歌咏   有人统计过,《全唐诗》存诗近五万首,而涉及招提、兰若、精舍、寺院以及与之...18]对于唐代诗人而言,释家与世俗之间既存在理念上的差异,也存在心灵上的呼应。   在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,文人参谒高僧,俗人礼佛诵经,都属于正常的社会活动现象。因此,感受禅风,体物缘情,往往会激发诗人...

    王赛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893670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范式

    下,佛教才真正与中国思想融通,在此之前则无真正的对话。的确,自宋元以来,三教合一思潮大倡于思想界,但融合是否即是对话呢?不错,儒家是在吸收释家本体论思维之后建构了其理学体系,这体现了一种积极性,但...

    吴忠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441795.html
  • 试论佛教“六和”与团队建设

    老子的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“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”;释家有“六和敬法(简称六和)。可见儒释道三家均把“和”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。照理,由儒释道三家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滋养的国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446034.html
  • 祥云·卷草·如意──佛教纹饰图案的中国化历程

    文化吸收并改造宗教,丰富了自身的文化面貌与文化观念.  教义的传播是宗教传播的根本,而所有的宣传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觉,然后在感受的基础上身体力行。套用释家的术语,这是感、觉、悟三个过程。故而观佛朝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848447.html
  • 变文生成年代新论

    ,上海古籍,1994。)因此,经传是释家的文体典范。而儒家也常把经传当作其他文体的总源,梁代刘勰《文心雕龙?宗经》就总结了这种文学思想。(注:参见詹锳《文心雕龙义证》,55页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9...

    李小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3958404.html